e-Peer共學平台

常見問題(FAQ)

1.關於e-Peer共學平台

A:【e-Peer共學平台】提供了師生一個共享、共學、共長的歷程記錄平台,協助教師創建多元課程、學習圈空間,共同營造嶄新的學習氛圍,也能引導學生在累積學習歷程中,藉由貼文來鼓勵、反思和分享,成為主動自發的學習者。

A:提供給全台高中職師生使用(請參考常見問題FAQ之「註冊帳號」了解註冊步驟)。

A:【e-Peer共學平台】是Web App形式的網頁平台,不需下載安裝即可註冊使用,可透過網頁瀏覽器搜尋進入平台網頁,同時可運用「新增到主螢幕」將平台捷徑新增至手機/電腦桌面(請參考常見問題FAQ之「操作相關」了解新增步驟)。

A: 點此看看e-Peer形象大使是如何利用【e-Peer共學平台】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吧!

2.關於註冊帳號

A:進入【e-Peer共學平台】頁面>點選〔個人註冊〕>選擇註冊身份,並按照所選身份依照以下步驟操作:

教師身份

點選〔我是教師〕>如同意服務條款請勾選〔我已閱讀並同意服務條款及隱私權〕>點選〔同意〕>以下註冊方式擇一並按步驟操作

註冊方式:

電子郵件註冊

到信箱中收取驗證信件>點選連結並按指示完成註冊程序

Facebook註冊(需綁定電子郵件)

登入Facebook>填寫基本資料>

Google註冊

選擇帳戶>填寫基本資料>填寫服務單位>完成

學生身份

點選〔我是學生〕>如同意服務條款請勾選〔我已閱讀並同意服務條款及隱私權〕>點選〔同意〕>以下註冊方式擇一並按步驟操作

註冊方式:

電子郵件註冊

到信箱中收取驗證信件>點選連結並按指示完成註冊程序

Facebook註冊(需綁定電子郵件)

登入Facebook>填寫基本資料>填寫就讀學校>完成

Google註冊

選擇帳戶>填寫基本資料>填寫就讀學校>完成

A:在登入頁面輸入註冊時使用的電子郵件後,點選〔忘記密碼〕,系統將會寄出「密碼通知信」,請至您的信箱收信,並依信件指示完成重設密碼作業程序。

A:請先查詢信件是否被移至垃圾郵件,並確認信箱儲存空間,再檢查所填信箱是否正確,若疑似誤植則重新進行註冊即可。

A:請先查詢Facebook是否有綁定信箱,如無綁定則需先進行綁定才會註冊成功。

A:請先確認信箱是否有可能誤植,若疑似誤植則重新進行註冊即可。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功能選單>點選大頭貼進入個人頁面>在〔驗證升級〕上傳教師相關證件>上傳完成儲存後,待系統進行審核、帳號開通等動作即可

A:如您有採購大量帳號之需求,敬請至e-Peer共學平台官方網站之 收費方案 頁面填寫聯絡表單,待專人進一步聯繫。

A:請向申購學校單位確認您的個人帳號(通常為學校提供之個人e-mail)>進入登入頁面>輸入e-mail並選擇以「電子郵件登入」>輸入您的預設密碼>按畫面中的提示進行操作,完成個人資料設定即可。

A:您可以選擇以google帳號登入或以電子郵件登入的方式登入。

3.關於操作

A:

【手機版】Android系統請使用「Chrome」開啟;iOS系統請使用「Safari」開啟。

*從Line連結直接點開的是line的預設瀏覽器,要先複製連結到正確瀏覽器再開啟喔!

【電腦版】Windows系統請使用「Chrome」或「Edge」開啟;Mac系統請使用「Safari」開啟。

A:

【手機版】

Android系統: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功能選單>點選大頭貼進入個人頁面>〔新增到主螢幕〕

iOS系統: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功能選單>點選大頭貼進入個人頁面>〔新增到主螢幕〕>接著請依操作範例〔點擊下方分享鈕〕>〔 點選加入主畫面 〕>點選〔新增〕完成

【電腦版】

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大頭貼進入個人頁面>〔新增到主螢幕〕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
【手機版】使用「Chrome」瀏覽器登入平台後,會自動跳出「e-Peer.tw要求傳送通知給你」的提示訊息,請點擊「允許」,若沒有跳出請試著重新整理頁面或重啟瀏覽器。

※目前手機通知僅支援 Android 系統的「Chrome」瀏覽器,並請將瀏覽器更新至最新版本。

【電腦版】 「Chrome」瀏覽器開啟通知的方式,請參閱 https://reurl.cc/Q6aOQM

※若仍無法收到通知,請參考<我在操作上遇到平台故障等問題該怎麼辦?>將問題回報給我們。

A:

  1. 請點擊網址中左側鎖頭圖示,確認「通知」系統是否為「允許」。
  2. 若確認「通知」系統為「允許」後仍不會收到通知,請試著重開 Chrome,若仍然沒有改善請刪除所有瀏覽紀錄、Cookie、網站資料、快取等等,再重開 Chrome瀏覽器即可。

※若仍無法收到通知,請參考<我在操作上遇到平台故障等問題該怎麼辦?>將問題回報給我們。

A:點選右上鈴鐺圖示>進入通知選單>點選右上圖示>點選〔郵件通知設定〕> 依個人需求,點選開啟/關閉變更通知設定

A:

【方法一】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功能選單>點選〔幫助中心〕>依個人需求選擇操作手冊/教學應用情境/常見問題FAQ/問題回報尋找解決方案

【方法二】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大頭貼進入個人頁面>點選〔問題回報〕>填寫您遇到的問題,研發團隊將會盡快與您聯絡。

4.關於學習紀錄

A:點選右上方工具列〔+〕圖示>〔建立貼文〕撰寫步驟:

1.設定貼文公開範圍(公開/朋友/學習圈/個人)

2.撰寫貼文內容(標題/內文)

3.建立標籤分類(歷程分類/八大智能/自訂)

4.頁面下方可上傳附檔(支援各圖片、影片、檔案)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您可以運用〔引導精靈〕快速完成學習歷程紀錄唷!

操作步驟:

  1. 進入新增貼文
  2. 點選右下〔引導精靈〕
  3. 選擇(每日一記/歷程主題/活動挑戰)
  4. 選擇適合的題目進行填寫
  5. 點選右上方〔完成〕
  6. 回到貼文內容,再次檢視文章順暢度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點選貼文右上角〔…〕圖示>選擇〔編輯貼文〕/〔刪除貼文〕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大頭貼進入個人頁面>點選〔珍藏〕,即可查看所有珍藏貼文

A:點選貼文右上角更〔…〕圖示>〔舉報貼文〕>填寫〔檢舉原因〕>〔上傳截圖〕即完成檢舉程序

※為避免垃圾內容和濫用行為,凡是遭檢舉或可能具高度風險的內容,都會直接送交給我們的不當內容處理團隊,由專人進行評估審核是否移除。

A:在貼文下方有三個互動方式可選擇:好棒/留言/分享(從左至右)

若想珍藏貼文,可點選貼文右上角的頁籤圖示。

※若要查看所有珍藏貼文,可參考<如何查看我珍藏的所有貼文?>

A:在新增貼文中上傳圖片,每張圖片右上方會有編輯圖示,點選編輯圖示 >「編輯」功能可選擇:裁切/旋轉/框正/垂直(翻轉)/水平(翻轉)。

5.關於學習圈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學習圈〕>點選右上方〔+〕>〔建立學習圈〕>建立學習圈資訊(學習圈照片、學習圈名稱、學習圈ID、學習圈分類標籤、隱私設定)>點選右上〔確認〕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進入學習圈 > 點選右上角〔…〕圖示 > 點選〔編輯學習圈〕>點選右上〔確認〕

A:

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學習圈〕>

  1. 選擇〔推薦〕即可看見所屬同校的學習圈>選擇欲加入之學習圈>點選〔加入〕,待管理員將您新增為成員後,系統會寄出通知訊息
  2. 點選右上角〔放大鏡〕圖示>輸入關鍵字並選擇關鍵字類別(貼文/學習圈/課程/帳號/標籤/位置)>進入學習圈>點選〔加入〕,待管理員將您新增為成員後,系統會寄出通知訊息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進入學習圈>點選右上角〔…〕圖示>〔學習圈成員〕>點選成員名字左側〔…〕圖示>〔設定管理員〕>〔確定新增〕

※所有管理員都可以選擇放棄或移除他人的管理員權限,唯有「最高管理員」須先轉移自己的最高管理員權限。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進入學習圈點選右上角〔…〕圖示>〔編輯學習圈〕>左下方〔刪除學習圈〕

※唯有管理員身分者才可進行刪除學習圈的動作。

A:

1. 【複製學習圈連結】

進入學習圈>點選右上角〔…〕圖示>〔分享邀請連結〕>〔複製學習圈連結〕>將邀請連結提供給欲邀請對象,待管理員新增為成員後,系統會寄出通知訊息


2. 【邀請平台好友】

進入學習圈>點選右上角〔…〕圖示>〔邀請成員〕>於搜尋欄中搜尋好友名稱>勾選欲邀請之朋友>〔新增〕,待管理員新增為成員後,系統會寄出通知訊息


3. 【管理員限定-QR Code加入】

進入學習圈>點選右上角〔…〕圖示>〔分享邀請連結〕>〔產生連結〕>將QR Code/邀請連結提供給欲邀請對象,對方即可直接加入學習圈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進入學習圈>點選右上角〔…〕圖示>選擇〔學習圈成員〕>點選右上〔編號排序〕>即可根據座號或分組進行編號排序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進入學習圈>點選右上角〔+〕>選擇〔建立貼文〕/〔建立公告〕

撰寫步驟:

建立貼文

  1. 撰寫貼文內容(標題/內文)
  2. 上傳:可上傳附檔(支援各種影像/圖片/PPT/WORD/PDF等格式)、教材,以及錄音、定位設定
  3. 標籤:建立標籤分類(歷程分類/八大智能/自訂標籤)
  4. 點選右上方〔發布〕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建立公告

  1. 撰寫貼文內容(標題/公告內容)
  2. 上傳:可上傳附檔(支援各種影像/圖片/PPT/WORD/PDF等格式)、教材以及錄音、定位設定
  3. 點選右上方〔發布〕>選擇〔立即發布〕或〔排程發布〕

※公告無須建立貼文標籤。

※所有貼文/公告皆會顯示於〔貼文牆〕,公告貼文則會另行獨立分類顯示於〔公告牆〕。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

【建立作業】

進入學習圈>點選右上角〔+〕>〔建立作業〕>〔編輯設定〕>設定作業資訊>設定完成後點選點選〔儲存〕即可完成設定>回到前一頁設定作業標題作業內容以及標籤>完成後點選右上方暫存發佈圖示

※唯有管理員可新增作業,每份作業也可指派特定成員繳交。

【歸檔作業】

進入學習圈>點選作業區並選擇要歸檔的作業>點選欲歸檔作業旁之〔…〕>〔歸檔〕>該作業便會出現於已歸檔的分類中

※唯有本人建立之作業可進行歸檔,若為其他共同管理員建立之作業則無法歸檔。

【編輯作業】

進入學習圈>點選作業區>點選欲進行編輯作業>進入後點選右上方編輯圖示,即可進行編輯>編輯完成後點選右上角發布圖示即可再次發布

【收回作業】

進入學習圈>點選作業區>點選欲收回之作業>點選欲收回作業旁之〔…〕>〔收回作業〕>此作業狀態便會更改為「規劃中」作業,一般成員則無法看見此份作業,但擁有批改權限之共同管理原則仍能檢視該作業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進入學習圈>〔作業〕>點選任一發布過之作業>進入後可直接看見所有作業繳交狀況>選擇任一學生姓名即可看見作業繳交狀況>點擊評分欄位即可進行批改作業>批改完成後點選右上儲存圖示
※教師可看到學生學號與本名哦!
於批改區批改分數與撰寫回饋,也可依作業完整度,調整核發學習點,也可以於悄悄話一對一與學生交流,點選〔發布〕之〔立即發還學生〕即可看到批改內容。

※教師可看到學生學號與本名哦!

於打分數區批改分數與撰寫回饋,也可依作業完整度,調整核發學習點,也可以於悄悄話一對一與學生交流,點選〔發布〕之〔立即發還學生〕即可看到批改內容。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僅管理員能核發學習點、折抵學習點為獎勵項目給成員,並於管理員所屬的學習圈內使用。學習點需透過作業評量核發或手動發送,管理員們還能折抵點數來兌換獎勵項目。
發送點數
進入學習圈>〔我的學習點〕>〔發送學習點〕> 填寫發送說明及發送點數>點選勾選名單之〔選擇學員〕>點選右上〔發送〕
折抵點數
進入學習圈>〔我的學習點〕>〔折抵點數〕>填寫折抵說明及折抵點數>點選勾選名單之〔選擇學員〕>點選點選右上〔折抵〕則會從學生的累積學習點數中扣除
※於學習圈點選〔我的學習點〕,可查看我的累計、學員累計、管理員紀錄。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進入學習圈>〔作業〕>點選〔寫作業〕會顯示需繳交之作業>完成作業後點選〔繳交〕

※也可善用討論區與悄悄話與老師或同學交流!

※作業繳交後如需更正,可進入作業>點選右上角〔…〕圖示>〔編輯作業〕。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每位學員的最高剩餘總額為100萬學習點,當已達上限並再被核發學習點時,超出之點數則不列入累積計算,僅保留該筆核發紀錄。學習點累計紀錄僅保留12個月內的內容。
當學習點累計達一定數值(100,000,000)時,即無法再操作學習點發放或折抵。需由最高管理員進行「重置學習點」,將所有學習點數值和記錄全部清空歸零。

A:進入學習圈>點選右上角〔+〕>〔建立聊天室〕>選擇特定分組成員>選擇完畢後點選右上方〔建立〕>編輯聊天室名稱>編輯完成後點選〔確定〕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進入學習圈>〔作業〕>點選〔出作業〕>點選〔作業總覽〕便會出現

※「可批改作業總覽」僅列出擁有批改權限且未歸檔作業,標示“—-”為尚未批改。

A:進入學習圈>〔作業〕>點選〔出作業〕>點選〔作業總覽〕>〔下載excel〕

6.關於多元課程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多元課程〕>點選右上方〔+〕>點選右上方〔+〕圖示>〔建立課程〕>閱讀並同意服務條款>〔開課Go〕>填寫課程資訊(課程名稱、課程類別標籤、課程對象標籤、觀看權限)>〔完成〕>〔開始編輯課程〕>〔發布〕>選擇〔確認發布〕或〔返回檢查〕

編輯課程架構

點選〔編輯課程架構〕可進入課程架構頁面新增章節,並進行新增章節簡介新增單元、新增課程素材(素材上限100MB、影片限MP4)等動作。

反思引導(想一想)

點選〔反思引導〕進入頁面>點選左下方〔+新增引導主題〕>點選〔+新增引導題目〕即可開始編輯,〔指定引導主題出現的位置〕選單可選擇該反思引導題目要出現在課程或是特定的課程章節。

如果對於建立反思引導題目沒有想法,可點選頁面下方〔題目範例〕進入頁面 > 選擇最適切該章節的反思引導範例>〔套用〕>自動跳回至反思引導編輯頁面,可依需求進一步編輯反思引導範例內容

※編輯頁面有暫存功能,不用擔心資料遺失,課程編輯中可先透過〔預覽課程〕在課程內容想一想檢視反思引導題目。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
【方式一】

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多元課程〕>選擇〔我的〕/〔探索〕>點選欲觀看的課程 >點選〔加入課程〕

【方式二】

點選右上方〔放大鏡〕圖示>搜尋並點選欲觀看的課程>點選〔加入課程〕

加入課程後,即可瀏覽內容討論介紹以及講師分頁。

※若是「非公開課程」需輸入課程密碼後才能進入觀看。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加入課程>選擇討論分頁>選擇不分主題或者針對某個主題進行討論,也可以上傳圖片檔>〔發布〕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點選已發布討論之〔…〕圖示>選擇〔編輯討論〕或〔刪除討論〕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在建立「課程資訊」時,設定課程權限為「非公開課程」,輸入至少8位密碼。

※進入「課程資訊」頁面,可參考<如何建立課程?>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多元課程〕>選擇〔我的〕>〔已加入〕>點選欲退出的課程>點選課程右方〔…〕圖示>〔退出課程〕>〔確認退出〕/〔取消〕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多元課程〕>選擇〔我的〕即可查看已加入或是已建立(規劃中/已發布/已下架)的課程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

方法一: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多元課程〕>選擇〔我的〕>選擇〔已建立〕>尋找欲編輯的課程

方法二: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大頭貼進入個人頁面>點選〔課程〕選擇〔我的〕>選擇〔已建立〕>尋找欲編輯的課程

並依課程發布狀態按下列步驟操作:

已發布/規劃中/已下架:點選課程右方〔…〕圖示>〔編輯課程〕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多元課程〕>選擇〔我的〕>選擇〔已建立〕>尋找欲刪除的課程,並依課程發布狀態按下列步驟操作:

已發布:點選課程右方〔…〕圖示>〔下架課程〕>再次點選課程右方〔…〕圖示>〔刪除課程〕

規劃中/已下架:點選課程右方〔…〕圖示>〔刪除課程〕

A:進入所選課程後複製網址,即可進行分享。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多元課程〕>進入所選課程>可選擇大綱/介紹/講師了解更多詳細課程資訊(如課程對象、課程日期)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多元課程〕>進入所選課程>課程章節前有□圖示,如完成該章節即可勾選表示已完成>課程進度則會轉換成百分比顯示

※影片有暫存觀看紀錄功能,不用擔心遺忘觀看進度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多元課程〕>點選〔已建立〕>點選欲指派至學習圈之課程>點選〔指派課程至學習圈〕>選擇指定整門課程或是另外挑選課程素材(最多僅能勾選三樣素材)>點選右上〔下一步〕>選擇要將課程素材用於〔建立貼文〕/〔建立公告〕/〔建立評量作業〕>選擇要套用的學習圈(最多僅能勾選三個學習圈)>點選〔建立〕>〔開始建立〕

※身兼開課者與學習圈管理者才看得到〔指派課程至學習圈〕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多元課程〕>點選〔講師名片〕>填寫講師資訊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多元課程〕>點選〔我的〕>點選〔已建立/共編〕>點選欲邀請共編成員的課程>點選〔講師〕>點選〔共同編輯〕>點選〔邀請共編成員〕>於搜尋框搜尋成員的暱稱或ID>勾選教師夥伴>點選〔邀請〕

※已發佈的課程需先行下架至編輯狀態,才會出現〔共同編輯〕的選項。
※共編成員上限10位

點我查看完整介紹

A:當邀請送出後,受邀成員將會分別於e-mail及e-Peer共學平台收到邀請通知>點選〔接受〕,即可於〔多元課程〕>點選〔我的〕>點選〔已建立/共編〕中查看並編輯該課程。

※當有成員正在編輯中時,其它共編成員僅能檢視不能編輯。

點我查看完整介紹

7.關於自主學習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自主學習〕>點選右上方〔+〕>進入自主學習計畫書填寫資料(計畫名稱、學習類型、學習動機和目標……)>點選箭頭圖示進行下一步>編輯計畫架構(訂定計畫執行週數、階段性目標/學習項目……)>點選箭頭圖示進行下一步>完成計畫

※撰寫計畫過程中可隨時點選右上暫存圖示儲存未完成之檔案或是箭頭圖示進行下一步直到完成計畫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自主學習〕>進入我的分頁>點選欲進行編輯的自主學習計畫即可直接進行編輯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自主學習〕>進入我的分頁>選擇欲下載的自主學習計畫之〔…〕圖示>選擇〔下載計畫〕

A: 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自主學習〕>進入我的分頁>選擇欲刪除的自主學習計畫之〔…〕圖示>選擇〔刪除計畫〕

A: 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自主學習〕>進入我的分頁>選擇欲進行分享的自主學習計畫之分享圖示

8.關於歷程匯出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學習歷程〕>點選右上方工具列〔+〕>〔建立學習歷程〕>透過標籤、時間、類別等分類尋找並勾選貼文素材>點選右上方箭頭標示至下一步>根據統整歷程提示彙整架構>點選右上方箭頭標示至下一步進行排版>選擇右上〔命名並儲存檔案〕或〔命名並匯出PDF〕

命名並儲存檔案: 你也可以稍後從「草稿」列表修改命名。

命名並匯出PDF:你也可以略過命名,稍後再從檔案列表修改檔名。匯出後平台會自動儲存草稿,你仍可再次編輯。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進入排版畫面>點選點選左側〔範本〕>選取欲使用的範本>點選右上角〔套用〕即可套用

※套用範本後,範本中的文字與圖片皆可透過直接點選文字、圖片進行編輯。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

【自製版】

進入排版畫面>可點選左側圖片/文案/背景/頁面等功能選取自己想要的素材開始進行歷程製作

圖片:可將勾選之貼文素材中的圖片素材置入

文案:可將已於彙整區彙整的內文置入,亦可點選【大標題/副標題/文字內容】進行撰寫

【套用範本版】

直接點選欲編輯之文字、圖片進行編輯

※選取右側【置換】可直接將已於彙整區彙整的標題/內文置入進行替換。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為達到教育部系統所限制容量:4Mb,每次最多可製作12頁學習歷程檔案。

A:接續<如何建立學習歷程檔案?>最後一步【選擇右上〔命名並儲存檔案〕或〔命名並匯出PDF〕】

  • 點選右上下載圖示即可直接下載PDF檔案。
  • 點擊右上分享圖示就能將成果發表於歷程展,與學習夥伴交流你的作品!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完成匯出後即會顯示您的檔案大小

為達到教育部系統所限制容量:4Mb,每次最多可製作12頁的學習歷程檔案。

A:選貼文右上角〔…〕圖示 >〔貼文下載〕

9.關於好友

A:點選右上角〔放大鏡〕圖示>選擇帳號分類並搜尋對方的暱稱/ID>進入對方個人頁面>〔加好友〕>待對方回覆確認

※凡點選【加朋友】將同步追蹤對方,若要取消追蹤請點擊〔追蹤〕將自動取消。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點選右上角〔放大鏡〕圖示>選擇帳號分類並搜尋對方的暱稱/ID>進入對方個人頁面>〔追蹤〕

※凡追蹤之帳號,您僅能看見對方的【公開貼文】。

※若要取消追蹤請點擊〔追蹤〕將自動取消。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點選右上角〔放大鏡〕圖示>選擇帳號分類並搜尋對方的暱稱/ID>進入對方個人頁面>〔封鎖〕

※凡封鎖之帳號,彼此將無法看見對方所有的貼文,對方也將無法搜尋到您的帳號。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大頭貼進入個人頁面>點選〔朋友〕便可在此頁看到您的好友/粉絲/追蹤/封鎖資訊。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聊天室〕圖示>點選右上角〔+〕建立>勾選想傳送訊息的好友後>〔建立〕

※聊天室可勾選一個或多個朋友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即時訊息。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10.關於個人設定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大頭貼進入個人頁面>點選大頭貼照片即可進行更換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大頭貼進入個人頁面即可編輯個人資料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A:點選右下〔ep〕圖示>進入左側的功能選單>點選大頭貼進入個人頁面>點選〔歷程分析〕>可以查看「歷程分類」及「八大智能」的學習紀錄分析

在「歷程分類」中可以從上方分類把篩選項目移除重新分析,點擊或滑鼠游標移動到的區塊還會顯示該分類的貼文數量。

點此觀看操作影片

在「教」與「學」的路上找到歸屬感,陪你迎接更好更遠的未來!

手機瀏覽:執行Android系統請使用「Chrome」瀏覽器開啟;iOS系統請使用「Safari」瀏覽器開啟,以便註冊及使用其他服務。

   關於覺揚    服務條款    隱私權聲明   

© Copyright 2022 WiziGo 覺揚股份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權利